台钓调漂用品网

三大要点教你如何挑选耐泡的武夷岩茶

12-02

三大要点教你如何挑选耐泡的武夷岩茶

武夷山坐拥世界自然文化双世遗,5A景区,国家公园,风景优美。其独特的丹霞地貌与不同小产区的气候、土壤、植被,孕育出丰富多样的武夷岩茶,为中国的传统名茶。每每谈起岩茶的冲泡,总能想起一句口诀:“一道汤,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由此可见茶叶的冲泡次数是影响茶汤品质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所有的武夷岩茶都这么耐泡吗?事实并非如此,到底是什么条件决定了武夷岩茶的耐泡程度?本文详解。


一、先天因素——山场


武夷岩茶的品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山场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岩茶的内质丰富程度与耐泡程度,因此不同产区的茶叶不但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传统的武夷岩茶可分为正岩、半岩、洲茶、外山四大类,在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茶之出》中,对于岩茶的山场分布有详细的论述:“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

正岩茶区地处高海拔,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十分利于茶树的生长,且土层中富含大量的沙砾,土壤透气性好,酸度适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正岩茶的岩茶风韵,为岩茶中的佼佼者。



半岩茶的产区分布在正岩茶产区周围的丘陵地带,土壤酸度偏高,土质黏重,茶树生长环境适中,所产茶叶品质次于正岩;


洲茶则主要生长在马路边和溪流边的平地区域;土壤主要为黄壤,多为冲积土,含钙量高,不利于茶树生长,所积累的物质含量就少,茶叶也丢了耐泡度,所产茶叶自然就远次于正岩茶。



二、工艺带来的内质呈现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过程中的发酵程度也是影响茶汤品质的重要因素,因而冲泡后的茶汤品质也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是岩茶采摘鲜叶的老嫩程度。一般以嫩梢全部开展,生育将要成熟,形成驻芽的时候,采下驻芽三、四叶,简称"开面采"。



岩茶采摘按老嫩程度的不同,又将开面分为三种:


小开面,指嫩稍驻芽刚出现,第一叶略卷,未全展平的新稍。

中开面,指形成驻芽后,第二叶面积的1/3<第一叶的面积<第二叶面积的1/2。

大开面,指第一叶面积与第二叶面积相近或相等的新稍。


在实际的岩茶采摘中,品质好的岩茶采摘还是以中开面到大开面为准,内含物质较为丰富,为岩茶的高香、滋味醇厚奠定一个比较好的物质基础。小开面相对于品质好的岩茶来说还是太嫩了些,适合以体现茶香特点的茶,如黄观音、金观音等小品种。



其次是岩茶的做青工艺。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武夷岩茶中富含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茶多酚是形成茶汤涩味的主要成分,也是茶汤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占干茶比重的30%左右,其主要成分儿茶素占多酚总量的70%左右。


在岩茶的制作工艺中,精髓在于“看青做青”,随着做青的过程,茶叶的水分不断的散失,同时鲜叶当中的酶,不断的催化,产生一系类的化学反应,其中茶叶中的多酚物质会在做青这一环节中逐渐减少,形成武夷岩茶茶汤醇厚的品质特征。


从这个方面上也体现出乌龙茶的采摘必须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一定要开面采,通俗点来说就是采摘越嫩的岩茶其苦涩感也就越明显。



最后就是岩茶的焙火工艺。


焙火,是让内含物质得以固定、升华的一个过程,讲究文火慢炖,促进茶叶内含物的转化,并且能够以火调香,以火调味,让岩茶吃透火以此提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内含物质转化得当,使其多酚含量相对降低,氨基酸含量偏高,耐泡程度好。


一般来说,中足火岩茶会比轻火岩茶更为耐泡。吃透火的岩茶,内含物质在火功的作用下,物质之间转化彻底,冲泡水时内含物质能够完全析出。



三、茶树品种与树龄


茶树品种不同,茶叶内茶多酚含量也不同。


在其他条件为定量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讲,茶树茶多酚含量:乔木>半乔木>灌木。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影响到耐泡度。在武夷岩茶中,水仙(半乔木型)的耐泡度就比肉桂(灌木)高一些。


▲慧苑坑老枞水仙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老枞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茶叶的耐泡度并不是单纯指一泡茶本身的属性,而是通过山场、工艺、树龄、品种等多个环节共同影响下的显性参考因素。


除了上述几点,冲泡的手法也会影响一泡茶耐泡的程度,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篇幅所限,状元君后续再行介绍。

蝴蝶犬多少钱一只耳朵耷拉

泰山刻石165字高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