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用品网

李成康:对阎相师碑楼及其紫光阁功臣画像的深度解析

11-06

李成康:对阎相师碑楼及其紫光阁功臣画像的深度解析

阎相师碑楼是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北的一处清代砖砌歇山顶式建筑,乃甘肃仿木结构碑楼建筑艺术的精品。碑楼内嵌乾隆御赐墓碑一通,所载人物为甘肃提督阎相师,官至从一品。碑文内容由乾隆皇帝亲自撰写,满汉碑文记载其生平,字迹清晰,是后世研究阎相师极为重要的珍贵史料。因其平定西域准噶尔部、回部叛乱有功,乾隆皇帝下令宫廷画师为其绘制功臣画像悬挂于紫光阁。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结论之基础上提出,郎世宁可能主笔绘制了《阎相师画像》。

一、相师戎马倥偬


阎相师的生平事迹在《高台县志》中有载:


“阎相师(1691—1762),字锦苏,又字渭阳,甘肃高台县镇夷堡(今罗城镇天城村)人。清雍正、乾隆年间,由肃州镇标行伍随征哈密、乌鲁木齐、吐鲁番、阿克苏、叶尔羌等处,大小数百战,屡建殊勋。曾历任瓜州营参将、金塔寺协副将、肃州镇总兵、安西提督、甘肃提督等职。相师自幼好文爱武,负薪养亲。在官期间,生活简朴,捐助地方修水利、办学校,赈恤乡邻,德高望重。一生戎马,恪尽职守,在边疆地区长期征战,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乾隆二十五年(1760)相师受诏进京,赏赐银两,加功三等,命图形紫光阁;二十七年(1762)解任,同年病卒,清廷加赠太子太保衔,赠谥‘桓肃’。”①


《高台县志辑校》也有其生平的详细记载:

“雍正七年(1729),由一个普通军人擢拔为把总,效力于清代‘西路军’营,以军功升千总。”

“乾隆九年(1744),升任大通协都司。“

“乾隆十年(1745),调任安西称守营。”

“乾隆十二年(1747),迁任凉州镇中军游击。安西提督李绳武以相师久在口外,熟悉夷情,奏留本任,遇缺候补。”

“乾隆十四年(1749),补任安西提标前营。”

“乾隆十七年(1752),署瓜州营参将。”

“乾隆二十一年(1756),厄鲁特降人沙克都尔曼济谋叛,相师随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剿斩贼众四千余,寻偕副将丑达领兵千人赴鲁克察克,同额敏和卓驱逐回酋莽阿里克。”

“乾隆二十二年(1757),授金塔营副将。同年五月管理吐鲁番屯田。”

“乾隆二十三年(1758),擢升肃州镇总兵。三月赏孔雀翎,领绿旗兵,随靖逆将军雅尔哈善等剿叛酋霍集占,授领队大臣。五月围库车城,相师力战,被创。九月,大军克阿克苏,将军兆惠留相师驻守。寻随剿叶尔羌叛军。”

“乾隆二十四年(1759)三月,授安西提督,闰六月驻防喀什噶尔。九月,调甘肃提督,十一月,兆惠奏令移驻库车,谕赴乌鲁木齐办理屯田。寻谕曰:‘阎相师现赴乌鲁木齐,念其随将军兆惠等进兵著劳绩,令大兵凯旋,著传谕杨应琚于内地总兵内派员更换,即令其来京陛见。’”

“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京赍银币功加三等,命图形紫光阁,儒臣拟赞。”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以疾奏请解任调理,得旨谕允食全俸,是月卒。谕曰:‘甘肃提督阎相师,久历戎行,克娴武略,随征西路,奋勇勋策,前因患病,准暂解任,赏给全俸,俾尽心调摄以翼速痊。遽闻溘逝,深为轸惜!著加赠太子太保,赏银一千两办理丧事。应得恤典该部察例具奏。’寻赐祭葬如例,谥恒肃。”②

《清史稿·阎相师传》的记载与前述大致相同,在“谥恒肃”三字后追记:

“相师躯干修伟有至性,既贵,念亲不逮禄养,每食泣下,得俸与兄弟不问出入。所居镇夷堡,地万亩,为睿渠灌溉,数百家利赖之。”③

二、天城村历史人文


天城村隶属甘肃省高台县罗城镇,地处高台县城西北60公里之外,自古有“天城锁钥,要道咽喉”之称。所处位置恰是张掖、酒泉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交界的三角地带,村庄三面衔山、一面临水,宛若天然之城。黑河进入石峡后,两岸山壁陡峭,地方志记载大禹曾在此凿山治水。村东北有合黎山延伸段,亦名黑山,又名崆峒山,传说黄帝在此向广成子问道。明清时,天城又名“镇夷”,为河西进入蒙古高原的要道,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央王朝多在此设防。


黑河出石峡流向居延,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征讨匈奴、汉唐时期固守居延大多由此经过。今天城周围仍遗存有汉明长城、烽燧等遗迹。明中期以后,为抗击蒙元入侵,中央王朝在这里大规模修筑长城,实行卫所制度。明洪武三十年(1397),在今罗城镇天城村设立了军政合一的县级机构——镇夷守御千户所,从各地征调军民,筑堡设防,亦兵亦农。该机构一直延续到清雍正三年(1725),才将镇夷、高台二所合一,这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卫所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阎相师的高祖父阎维为明代万历年间朝廷为抵御蒙古部落迁来的移民,后任镇夷守御千户所千户。今天城村民多为明代移民后裔,姓氏多达百余个。天城民风淳朴,多出猛将,清代甘肃提督阎相师是其代表。

自古以来,天城村文化底蕴深厚,文人武将层出不穷,为高台县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天城文人侯继周有诗《景缀石峡》,曰:“金龟探水第一景,摩云亭上醉游人。怖鸽仙洞羽流栖,提督古墓树碑文。天然胡桐生异叶,世外桃源赛武陵。悠悠回声荡峡谷,晚翠山房遗清音。神禹斧痕留山崖,太上灵岩气凌云。大腹弥勒慧眼识,二僧拜佛跪山顶。水中金月传神话,亢家银洞有遗踪。霍王庙址在峡口,索道吊箱测水文。”该文物点所处地理位置风景优美,犹如一片世外桃源。2016年11月,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三、明清时期的阎氏家族


民国十四年(1925)《高台县志》载有清代翰林院编修刘尔忻书《阎恒肃神道碑》文,所书阎相师生平事迹与上述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摘录于此,方便参考:“……阎公高台民。其先为湖北襄阳人,明万历间有讳维者,以岁贡任高台镇夷所千户,遂世居高台。是为公始迁祖。千户公有自三,从化以岁贡共为同知;从义以岁贡历官至四川夔州府通判,殉张献忠之难,祀名宦;从政次居仲,是为公曾祖。从政子一,曰大用。大用子二,曰醇,曰朴。朴子三:曰相尚,曰相师,曰相悦。相师即公……”④


图1 阎氏族谱

从阎相师的家世记载可以确知,阎氏家族自高祖阎维至阎相师这一代,时间跨度从明万历到清乾隆(1573—1762)约两个世纪。笔者在阎氏后人家见其家族族谱(图1),阎相师其高祖父名阎维、阎维儿子名阎从化、阎从政、阎从义,阎从政是其曾祖父。阎相师其祖父名阎大用、其父名阎朴、其兄名相尚、其弟名相悦。族谱内容与上述文献记载一致。


图2 “正义八景”之一的“金龟探水”


阎氏家族墓位于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西北3.5公里的黑河阎家峡东岸,阎相师家族墓及碑楼则位于黑河由西北折向正北转弯处形如石龟的石坡上,龟首背山面河,犹如“金龟探水”(图2)。据勘察,可见大小封土8座、较大封土2座。这8座墓葬坐北朝南集中分布,墓冢封土呈覆斗状,冢残高0.7—1.8米,墓冢四周砌筑青石护冢墙,保存完好(图3)。


图3 阎相师家族墓冢封土(修缮前)

四、高祖阎维碑


图4 、图5 阎维碑


阎维碑树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月,位于阎相师碑楼西侧(图4、图5)。此碑当为阎相师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随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平叛,升任肃州镇总兵前由同僚所立,有追念先辈之意。碑石座,平额碑首。碑身高1.25、宽0.70、厚0.15米,面积约0.9平方米。


图6、图7 阎维碑碑首


碑首高0.73、宽0.52米,阳面浮雕左侧降龙和右侧降龙戏珠图案,阴刻篆额 “皇清”二字(图6)。碑首阴面浮雕一条坐龙,阳刻楷额“报本”二字(图7)。


图8、图9阎维碑拓片⑤⑥


碑阳阴刻楷书(图8),碑文直书“奉直大夫闫公讳维谥文正先生之墓”,右小字直书“安西兵备道后学文绶顿首拜题”,小字直书“奉训大夫闫公讳从化先生之墓”,小字直书“奉政大夫闫公讳从义先生之墓”,左小字落款处直书“同邑后学贡生贾南玲顿首拜书”;碑阴阴刻楷书(图9),碑文直书“大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乙月吉旦”,右小字直书“五世、生员相尚公附葬于祖茔之右。男汉章奉祀”,小字直书“黎山毓秀,黑水储精,钟灵蕴奇,二难挺生”,小字直书“德流湖南,泽被黔中,山高水深,芳名并求”,左小字落款处直书“……金塔寺营副将□相师、相尚、相悦,六世孙汉章、秀章、玉章、□泰,七世孙简、仓儿、方泰、顺、判儿立右”。据此推断,该坟茔埋葬有阎相师本人及其高祖父阎维,曾祖阎从化、阎从义,兄相尚。


五、阎相师碑楼及御赐碑文


图10 阎相师碑楼远景

图11 阎相师碑楼近景


阎相师碑楼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坐东南向西北,由阎相师之孙阎溥修建(图10)。碑楼位于长4.5、宽 4.5米的正方形台明之上,碑楼高5.4米,青砖仿木结构,砖雕三踩斗拱,单檐歇山顶(图11)。


图12 阎相师碑楼正立面局部

图13 阎相师碑楼正立面拱券洞

碑楼正立面(图12):碑楼正面开高2.70、宽0.83米清砖砌拱形券洞,券洞内置乾隆御赐碑,拱券上雕饰两条相向卷草缠枝龙捧团寿纹图案(图13)。


图14 阎相师碑楼正立面额匾局部

图15 阎相师碑楼正立面额匾线稿⑦


两侧有砖雕楹联“三锡鸿鹄褒兹华碣,九重凤昭著绩贞珉”,原有楹联已被掏空,现已按原样修复。门额上方施有砖雕匾额“圣明宠锡”(图14),线稿错将“宠”字录作“龙”(图15)。小字右阴刻楷书“道光庚子暑月吉日”,左书阴刻楷书落款“署红崖守备孙 阎溥重修”。垂花柱贴墙倒悬,以缠枝牡丹相连。


图16 阎相师碑楼正立面斗拱层雕花构件
图17 阎相师碑楼屋面瓦当

图18 阎相师碑楼屋面滴水

图19 阎相师碑楼正立面斗拱层垂花柱

图20 阎相师碑楼正立面斗拱层雕花艺术构件

图21 阎相师碑楼正立面斗拱层雕花艺术构件

图22 阎相师碑楼正立面斗拱层雕花艺术构件

斗拱层为三层砖叠涩挑出的三踩斗拱(图16),上置青砖仿木挑檐檩,仿木结构的檐椽与飞椽迭出,屋面覆盖雕饰吞口兽的筒板瓦当,瓦当(图17)、滴水(图18)俱全。正脊和垂脊均饰砖雕宝相花,以卷草蔓枝相连,寓意庄重、富贵、高洁(图19-22)。


图23 阎相师碑楼背面浮雕
图24 阎相师碑楼背面“瑞映天山”砖雕匾额

碑楼背面(图23):背面下碱、正身及斗拱层的雕饰形制与正面基本一致,仅券洞高2.1米,券楣上方的匾额名称不同而已。券额上方施有砖雕莲叶形匾额“瑞映天山”(图24),寓意纪念其平定西域准噶尔部、回部叛乱的卓越战功。


图25 阎相师碑楼背面“荷叶、石榴”图案浮雕

图26 阎相师碑楼背面“荷叶、仙桃”图案浮雕


下方砖雕图案是莲叶形盘内置石榴和仙桃各3颗(图25、图26),寓意多子多寿,左右对称。荷叶、石榴和仙桃的组合,有“和合如意,官显寿考”之寓意。


图27 阎相师碑楼背面斗拱层垂花柱
图28 阎相师碑楼背面斗拱层


碑楼左右两山墙身除同样施两根垂花柱(图27)及牡丹连续纹砖雕之外,墙身素面无饰,平板枋上亦施三踩斗拱4攥,结构与正面同,亦为河西地区明清时期流行的木构“描檩花牵”,即斗拱上木枋由官式的素面无饰变为雕花构件,虽无官式建筑的庄严肃穆,但更显富丽堂皇(图28)。屋面、排山保存完好,结构一如传统的歇山建筑。


图29 阎相师碑楼背面都斗拱层垂花柱

图30 乾隆御赐碑龟趺碑座


乾隆御赐墓碑竖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青石材质,碑身高1.98、宽0.83、厚0.14米,面积约1.6平方米,圆额碑首,龟趺碑座(图29),镶嵌于碑楼券洞之中。碑阴受峡口风沙侵蚀,文字漫漶不清,无法辨识。碑阳圆额碑首(图30),镌刻篆额“皇清”二字,浮雕双龙戏珠海水江崖纹,碑身上方中央阴刻双龙拱楷书“特旨”牌并书满文,碑身四周阴刻框线,框线外侧两边饰有线刻旭日祥云纹和行龙纹各三组。


图31 乾隆御赐碑龟趺碑座

图32 乾隆御赐碑拓片⑨

图33 乾隆御赐碑局部


镌刻满汉碑文各7行,有214个汉字(图31-33)。2020年5月,高台县文物局对县志上的碑文进行勘误订补。碑文首题“原任甘肃提督加赠太子太保阎相师碑文”,乾隆皇帝御赐碑文正文内容如下:


“朕惟虎臣作镇,必资保障之材;麟阁铭勋,每悼宣勤之佐。是故生则锡之鞶带,没则赐以嘉名,所以示国恩,励臣节也。尔原任甘肃提督加赠太子太保闫相师,素娴武略,从任戎行。生长秦中,悉边陲之形势;奋身卒伍,有专阃之规模。方协镇于平凉,韬钤益展;逮建牙于湟陇,扬历恒多。属回部之归诚,佐军营而宣力。从征戈壁,威行葱岭之西;跃马崦嵫,勋策凌烟之上。何期疢疾,淹逝忽闻。特晋宫衔,并优恤典。谥曰‘桓肃’,肖厥生平。呜呼!听鼙鼓而兴思,眷怀弥笃;抚版图之式廓,克壮其猷。用纪贞珉,表兹华碣。钦予时命,贻尔后人。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⑧

2010年2月,高台县人民政府将阎相师家族墓及碑楼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阎相师碑楼及其家族墓地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9月,高台县文物局对阎相师家族墓及碑楼进行了修缮保护,2020年12月竣工。该修缮工程对缺失的楹联及装饰艺术构件缺损部分进行了补配,仿木构架断裂、残损和屋面脊件、瓦面残损、塌陷及漏雨现象均得到有效的修缮保护,解决了墙体病害以及冲沟对建筑和墓地的威胁,并修筑了石砌踏步台阶。目前阎相师碑楼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利用。


六、阎相师画像绘制和流传始末

图34 《阎相师画像》资料⑫

1755年,乾隆皇帝决定为平定西域准噶尔部、回部叛乱的数百名有功之臣,仿唐凌烟阁故事,为平叛功臣绘像,曾保存紫禁城西苑之紫光阁中,《阎相师像》是其中平定西域次五十功臣的第7幅作品(图34)。这些珍贵的画像在“庚子国变”中被八国联军洗劫,现仅有数十幅留存于世界各国。据学者聂崇正研究,《阎相师像》先前藏于英国伦敦私人手中⑩⑪,现藏于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

画卷中细致的面容描绘,使用了强调高光效果的西洋画法。清乾隆二十三年(1759)阎相师被赐予了象征军功的单眼花翎,卷中所描绘的阎相师仿佛夸耀着自己在战争中额头曾被流矢致伤却丝毫不畏惧的武勇,画卷上部的赞文使用了满文和汉文两种语言。乾隆庚辰年(1760)春,由大臣刘统勋、刘纶、于敏中奉勅题赞,曰:

“领队大臣甘州提督阎相师,薄库车门,石著于额,屹不为动,观者舌咋。叶羌之役,虚捣亢批,雄姿伟干,足镇关西。”


图35 《阎相师画像》资料⑬


《阎相师像》是日本现存的清朝肖像画中完成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图35)。

有关平定西域功臣像的绘制及作者的情况,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记载:

“(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四日,接得郎中德魁等押帖一件,内开十月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前五十功臣像,著金廷标照手卷像仿;挂轴稿著艾启蒙用白绢画脸像,衣纹、著色著珐琅处画画人画。钦此。”

——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⑭

“乾隆二十九年五月十九日,接得主事金辉、库掌柏永吉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初十日太监胡世杰传旨:次五十功臣图,衣纹著画院处画画人起稿呈览绘画。钦此。”

——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⑮

“(乾隆二十九年十月)十七日接得郎中德魁员外郎安泰、李文照押帖,内开十月十一日太监胡世杰交来珐琅处,画画人所画。功臣像后五十幅由该处呈览奉旨,着交如意馆表挂轴。钦此。”

——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⑯


从中可知,在画这些悬挂于紫光阁的画像之前,都会谕旨画小稿进呈御览。而《阎相师画像》题赞书写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因此其作画时间应当也在这前后,是次五十功臣像中较早绘制的。


聂崇正指出,现知最早的一批紫光阁功臣像为“平定准部回部”之役的将士,是由供职宫廷的欧洲画家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艾启蒙(Jgnatius Sickeltart,1708—1780)及中国宫廷画家金廷标等人参与绘制,它们成为此后功臣像的样板⑰。笔者曾联系过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根据三好由起先生提供的《阎相师像》图像资料显示,该画像相传由宫廷画师郎世宁绘制。这与聂崇正关于“平定准部回部”功臣画像作者的观点基本吻合。至于郎世宁是否主笔绘制了《阎相师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七、阎相师碑楼的文物价值


阎相师碑楼建筑的布局、建筑艺术和风格高度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间建筑艺术,保存完整,是甘肃仿木结构碑楼建筑艺术的精品。碑楼青砖构筑,砖雕斗拱,灰瓦歇山顶,四角木质角梁飞挑,雕花莲花柱悬垂,碑楼檐下四周浮雕植物、花卉等装饰图案,楼身镌刻颂扬主人的对联、匾额、题额等。此碑楼集书法、砖雕、木雕、石刻、建筑工艺于一体,砖雕匾额、楹联、雕饰、碑文书写镌刻俊秀,建筑形制精巧美观、雕刻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明清时期河西地区的乡土建筑、绘画、雕刻、民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阎相师家族墓葬周围有祁连山和合黎山环护,黑河萦绕如带,体现了明清时期丧葬的堪舆选址理念,是研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及文化的重要实例。据阎维碑碑文所载名讳可以判断,自阎维至阎相师五代安葬于此。至阎相师时始赐碑立传,家族达鼎盛时期。从其家族族谱看,阎相师后代亦相继安葬于此。墓地自明代沿用至民国时期,墓地集中,沿用有序,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墓葬风格,是甘肃省明清以来丧葬制度较为明确的家族古墓葬群之一。周边自然、景观及环境是构成阎维家族墓地及碑楼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本体与周边景观环境的协调性高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阎相师家族,自明代其高祖阎维定居河西以来,世居镇夷堡(今天城村)。世代经营河西,底蕴深厚,文人武将层出。阎相师家族墓、碑碣、碑楼及其流传有绪的家谱,对于研究河西地区的地方丧葬制度、民俗民风、人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八、小结


根据阎氏族谱所出现的阎相师祖辈和后辈姓名及碑文信息判断,该墓葬群年代为清乾隆至清代晚期,所葬人物为阎相师及其家族后人。阎氏碑楼及墓群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墓葬风格,其依山傍水的墓址选择,体现了其时当地的人文审美意向,为研究清代河西地区的丧葬礼俗提供了实物依据。碑楼及御赐碑文是清代乾隆年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一个社会缩影。从文物建筑的建造工艺水平来看,体现了清代河西地区的乡土建筑风格。御赐碑文的勘误订补以及《阎相师画像》绘者身份探讨则为后世研究阎相师提供一定的证史补史的作用。


阎相师戎马一生、恪尽职守、效力边陲,为祖国统一贡献毕生,贫贱不相欺,富贵不忘亲,兴义学、修水利,捐俸禄造福乡梓,在古代垂范同僚楷模故里,在现代镜鉴高风亮节。阎相师碑楼是为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物遗存。


本文系作者在独立完成的“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文本”的基础上整理完成


注释


①高台县志编纂委员会.高台县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561.
②张志纯,郭兴圣,黄岳年.高台县志辑校[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389- 393.
③[清]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清史稿,1977:10725.
④[清]刘尔炘.原任甘肃提督阎桓肃公神道碑铭.薛仰敬主编.兰州古今碑刻 [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2:132-134.

⑤杨维俊,吴景山.张掖金石校释[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21:141.
⑥⑨杨维俊,吴景山.张掖金石校释[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21:142.

⑦线稿由高台县文物局提供.
⑧⑬碑文内容高台县文物局勘误订正提供.
⑩聂崇正.流散海外的《紫光阁功臣像》[J].紫禁城,1993(06):4.
⑪聂崇正先生谈紫光阁功臣像[J].紫禁城,2008(01):152.
⑫日本国奈良大和文华馆三好由起先生提供.
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卷28)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5.
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卷2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48.
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卷28)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24.
⑰聂崇正.从稿本到正图的“紫光阁功臣像”[J].紫禁城,2015(10):131.

作者简介


李成康(1990—),男,汉族,陕西清涧人,现供职于四川博物院,曾在甘肃高台县博物馆工作。


银狐仓鼠凶还是布丁凶

国画大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