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用品网

陈盛峰:以手工技艺传承,守护茶香的氤氲

06-18

陈盛峰:以手工技艺传承,守护茶香的氤氲

来源:中工网

南京雨花茶是中国传统针形类绿茶杰出代表,始于清末南京紫金山“江南植茶公所”,百年来屡获全国名茶称号。五代雨花茶人在“茶业革命”的精神感召下,不断探索茶产业现代化变革,让雨花茶走出一条技艺改革名茶产业之路。南京雨花茶第五代传承人、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陈盛峰,将制茶技艺融会贯通,为江苏增添了一抹清幽的茶香。

陈盛峰在查看茶叶长势

传承中国绿茶制作技艺

“要产出一斤好的雨花茶,至少需要采摘6万根芽头。”南京雨花茶是我国名茶中的后起之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雨花茶外形圆绿,条索紧直,犹如松针。干茶香气四溢,冲泡后香气清幽,回味甘醇。1992-1994年,陈盛峰在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读书期间就痴迷上了茶文化。1994年毕业后,他经历一些波折,最终来到中山陵园管理处,和雨花茶打交道。从那时起,陈盛峰经常深入到茶园一线,学习茶树种植和养护,向炒茶师傅学习炒茶技艺。

“打霜的叶子不能用,芽叶长度要在1.5-2厘米之间,芽叶角度不能大于15度,保证每一片茶叶大小长短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摘下符合要求的茶叶后进行摊晾,这一步是为了初步晾干茶叶中的水分。”从采到炒,陈盛峰对每个步骤的要求几乎苛刻,陈盛峰表示,为了进一步蒸发茶叶的水分,需要放入炒锅或专业设备中进行杀青,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将变软的茶叶反复揉捻20分钟后,放入温度近300度的炒锅中整形干燥。

“抓条是我们雨花茶在整个制茶技艺中最精妙的一个动作,被誉为‘手中的芭蕾舞’。通过虎口的收缩,使嫩叶在手心里不断旋转。”陈盛峰的手在高温炒锅中不停地抖抛揉搓,茶叶在他手里上下翻飞,茶条颜色不断加深,从浑圆饱满变成笔挺松针。

在陈盛峰看来,现在流行的机械化制茶流程与他所传承的雨花茶手工制法相比,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我们手工制作的雨花茶,在外形上更加趋向紧细圆直的标准,色泽润绿,滋味上更丰富,一口茶汤喝进嘴里仿佛能化开,能让人立马感觉到回甘生津,而机械制的雨花茶无论色泽还是口感都枯燥,是不一样的。”

每500克新叶又需要一个小时半左右才能熬制出一锅120克左右的‘毛茶’,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最耗费时间、最劳累的。”一锅雨花新茶的“难做”由此可见。

从“毛茶”到成为消费者手中的一杯翠绿温润的饮物,最关键的环节还在于精制筛分这一步。由于传承断代与机器取代,精制筛分的技艺在其他一些茶类中已失传,因此它被视为中国绿茶制作技艺里的“活化石”,而这一技艺在雨花茶制作流程中得到完整的保留并复刻至今。

每个炒茶师傅的技艺不一样,会做出扁的弯的直的不同形态的毛茶,严格来说这都不是能够符合国家级标准的产品,要达到标准必须要经过精制筛分的工艺。陈盛峰介绍,这种工艺类需要利用各种规格型号的筛子,按筛孔大小的不同及筛法,将茶叶按照大小、粗细、长短分类后,再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拼配,使得我们交给消费者的茶叶既要好看又要好喝。

带动乡村振兴

茶业的发展离不开广阔的农村,发展的同时更要反哺农村。2005年到2006年间,陈盛峰一直在南京当时的“五县四郊”范围内寻找雨花茶的原料基地。最终他先后自筹1500万元资金,在溧水晶桥镇芮家村建设800亩雨花茶的生产基地。十多年过去了,芮家村由过去的路不通、电不通、到处都是茅草棚的小村,变成桃红柳绿、柏油路四通八达、家家都盖起楼房的现代村庄。

陈盛峰掌舵的南京盛峰茶业与芮家村同进步、共成长,先后于2012年、2016年被评为“南京市、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保护单位”。2020年,被江苏省人社厅授予“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

美丽的基地茶园,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进现实,基地茶园建设以来,为美丽乡村、农民增收致富贡献了力量。南京现有13万亩茶园,年产值近5亿元,带动3万茶农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雨花茶已成为江苏的一张靓丽名片。

陈盛峰也获得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的光荣称号。作为育茶人,我更愿意像茶一样,把苦涩埋藏于心里,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这是一种敬业的精神,更是一个行业工作者的崇高品质。“我们都希望将雨花茶技艺传承下来,南京3万茶农,哪怕只有3000人掌握了技艺,茶产业都可以兴旺起来。”他认为,江苏有很多的能工巧匠,乡村振兴要结合江苏特点,做好技艺传承。农民有了一技之长,才能不被淘汰,农村也才能变得更好。

让雨花茶香飘世界

虽然名为“雨花”,但其实雨花茶缘起于紫金山,其前身就是钟山所产的云雾茶,彼时还是卷曲类茶,后经民国泰斗陆溁融入“抽条”的手法,改造成为直条类茶。1959年,第二代传人余庸器又将龙井的“抓条”手法引入其中,使其由直条类茶渐进为针型类茶的典范,雨花茶由此成型。陈盛峰说明:“之所以叫雨花茶,是因为在1959年,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也是为了纪念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当时的省委省政府将其直接命名为雨花茶。”

深耕茶业数十年,陈盛峰已不仅仅是一位制茶人,更是钻研雨花茶理论体系的专家。长年从业期间,他收集了从晚清至今的上千份文字资料和实物,希望在未来可以建立一所雨花茶博物馆。“这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不仅是属于南京的,而且是我们中国茶业发展过程每一个缩影的体现。如果说有人问我,你给雨花茶做了什么事情?我觉得其实没做多少,都是站在我的师爷们的肩膀上去总结,将前辈师傅们的研究成果归纳系统化,提出我自己的阐述及一些理念,形成了今天雨花茶研究的理论体系。”

2021年6月10日,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这背后少不了陈盛峰为之四处奔走做出的鼓与呼。

雨花茶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百年的历史,对于传承而言更是责任,雨花茶对于他们是一代又一代依靠新鲜生命去衍生具有人文意味的产品和现象,传统的东西适当地现代化后,让它能融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并启发着在未来新的发展。

“择一事,终一生。我炒了近三十年的茶,希望将炒茶技艺传承下去,把雨花茶推向全世界。”陈盛峰说,我们不仅要收集雨花茶的文史资料,研究雨花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而且要培育优良品种,让近乎失传的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得以传承。

“将雨花茶列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已完成。下一步,是将雨花茶和龙井、碧螺春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南京能再建一座雨花茶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雨花茶的前世今生。”陈盛峰表示,他会用心、用情将雨花茶制作技艺传承好、保护好,让南京雨花茶走出江苏、走向世界,让雨花茶的清香飘得更远。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 刘涛)

责任编辑:宋新雨

兰亭序书法字帖全文

比特犬价格多少钱一只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