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用品网

古人的茶道:围炉煮茶的艺术与讲究

12-12

古人的茶道:围炉煮茶的艺术与讲究

围一茶炉,三五好友,在袅袅茶香里,身心皆被慰藉了,还兼具风情雅致,朋友圈也算是有“片”可出了。

但如果能更多了解一下这个源于古人的文化习俗,那就不仅仅是附庸风雅了,是真的能体验到“围炉煮茶”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深究一下古人在煮茶上的讲究,让茶友们能学到点古人煮茶的精髓,争取成为“围炉煮茶”达人。

煮茶其实并非新形式,陆羽《茶经》中就有相关记载。陆羽煮茶法讲究技艺、注重情趣,要求茶、水、火、器“四合其美”。下面我们就从水、茶、火、器四个方面说说古人的讲究。

用什么水煮茶

我相信很多人对古人煮茶讲究“水”的印象应该来自于《红楼梦》,里面讲到妙玉收梅花上的雪水,精心保存用来泡茶,让我们很是震撼——原来富人都是这么生活的。

那么这只是富人生活的一项过度讲究,还是真的有必要呢?

水质对茶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被奉为茶界“圣经”的《茶经》就对此有过论证。《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这里说的山水是指山泉水。山泉水,洁净清爽,带有淡淡的矿物甜味,这样的水在与茶叶充分沸煮后,茶汤色清味甜,久煮而回甘不减。

当然现在取山泉水一般比较困难,可以买些桶装的山泉水。

选择什么茶来煮

煮茶是在唐宋流行的,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

唐宋时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还有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

古人煮茶用的一般是粉末,我们现代人主要用的是干茶,所以选茶方面古人可借鉴的地方不多。

这方面老茶友们经验就用得上了。一般年份较长、全发酵,茶性甘醇浓烈的茶品比较适合用来煮,如熟普洱,老茶头,大黄片,红茶、陈年铁观音,老白茶、陈年岩茶等。

这些茶或因工艺制程,或经过时光的炮制,褪去了最初的青涩寒凉,茶性趋于温热。此类茶品烹煮后不会因过于苦涩而难于下口,而温热的茶性用来驱寒又再适合不过。

“火”有什么讲究

古人煮茶在“火”上的讲究,主要体现在生火的炭上和煮茶时的火候上。

明代许次纡在《茶疏》中说:“火,必以坚木炭为上”。因此荔枝木、龙眼木、橄榄炭都是好选择。荔枝木、龙眼木制成的炭会有淡淡的果香,橄榄炭火焰稳定,最适合慢火深煮。如果想经济实惠,可以混合着来用。

在火候上,陆羽最早提出“三沸之水”,他在《茶经》中写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三沸过后,水已煮老,味不好,就不可饮用了。所以古人在三沸时,一般会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这样茶汤就算烧好了。

煮茶的时间很重要,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茶汤会非常苦涩。正常情况下,3至5分钟就可以了。

用什么器具煮

煮茶的器具包括两个,生火的炉子和煮茶水的壶。

《茶经》里有专门介绍生火的炉子,当时用的是风炉。其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炉内有厅,可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质的用于承接炭灰。基本形状和现在煮茶的炉子是相似的。

现在相对红泥小火炉用的比较多,当然石炉、磁炉也有。

煮茶水的壶方面,陶壶是比较好的选择。陶壶本身具有吸附作用,对水能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使茶水口感更柔滑,入口细腻,也可醒茶味,扬茶香。不过相对来说水开的速度会稍慢一些。

看完以上古人的“讲究”,你有收获吗?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巴西龟干养还是水养好

比利牛斯山犬幼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