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用品网

半年内体检正常到癌症晚期:医生揭示惊人变化

09-23

半年内体检正常到癌症晚期:医生揭示惊人变化

有个大学同学,是一家私企老板,虽然平日里工作很忙,但也很注意饮食和健康,几乎每年都要去做一次全身体检。

半年前,他像之前那样去做体检,体检结果很“完美”,除了血糖稍微有点高以外,几乎没什么大问题。与此同时他还做了肿瘤标志物检查,这些指标也全部都在正常范围内。

看到检查结果,他很满意,心想着每年一次全身体检虽然要花不少钱,但好歹是物有所值。

两个月前,他开始出现频繁腹痛,由于本身饮食就不规律,再加上之前就有点小胃病,他以为是胃病又犯了。但这次他吃了胃药后,却怎么也不见好转。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完善了胃肠镜检查,结果这一查在结直肠中发现了恶性肿瘤。

看到这他傻了眼,明明体检正常,肿瘤标志物正常,指检也正常,怎么好端端的就肠癌了呢?

到这里,我也觉得很遗憾,其实他这个肠癌早就应该被发现的。因为他本身就有肠癌家族史,体检时就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肠镜是筛查肠癌的金标准,肿瘤标志物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人属于肿瘤标志物不敏感人群,而他恰好就是这类人。

在临床上,有很多人病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总以为自己做了体检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体检项目不对还不如不体检,甚至最后还可能变成癌症的“障眼法”!

直白点说,就是体检不做这6项检查,相当于白做,得了癌症都不知道!

为什么年年都做常规体检,为什么发现癌症时还是晚期?

这个疑问相信很多人都有,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为什么就没有早点发现?道理很简单,因为大部分癌症早期时,基本不会影响常规体检的生理指标,比如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

而我们每年在做常规体检时,主要就是为了评估自己身体的整体状况和主要器官功能,同时也可以诊断出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但常规体检却很难帮我们发现早期癌变的线索和蛛丝马迹。

等到症状已经很明显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了。事实上,早期如果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癌症筛查,发现癌症早期病变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就算是癌症,其危险性也会降低很多。就比如早期结肠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早期乳腺癌甚至能达到100%

体检不做这6项检查,得了癌症都不知道

①低剂量螺旋CT

有些人习惯用X光片检测肺癌,事实上X光片的分辨率低,所以检出率也比较低,如果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出是肺癌,那么在临床上往往已经是晚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用X光片检查肺癌,就是在假装查癌。

用CT检测肺癌,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cm,甚至是0.8cm时就能被查出,所以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在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低剂量螺旋CT。

②胃镜

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48万例,仅次于肺癌和结直肠癌,然而遗憾的是,体检中只有不足1%的人会主动选择胃镜。

不敢做胃镜,一方面是觉得麻烦,另方面是源自于对胃镜的恐惧,更主要的是很多人在潜意识中觉得抽血、CT和彩超等都能发现胃镜,其实所有检查都无法替代胃镜。

作为检查胃病最常见的诊断方式,同时也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胃镜不仅能直观地看到食管和胃部的真实情况,是否存在病变,同时还能对可疑部位进行病理活检。

建议年龄大于 60 周岁;中度以上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等;恶性贫血者;有家族胃癌史;幽螺杆菌长期感染;胃息肉;长期腹痛反酸等高危人群要完善胃镜检查。

③肠镜

和胃镜一样,肠镜同样是筛查肠癌的金标准,然而人们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的理由也是出奇一致,要么是太麻烦,要么是太痛苦。

但是反过来想想,和麻烦以及痛苦相比,如果能够通过肠镜发现早期病变或者肠癌的癌前病变肠息肉,那岂不是赚大了。

按照2020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不管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

④甲胎蛋白+肝脏B超

诸多临床实验证明,B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肝癌准确率高达90%以上,是临床上诊断早期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在《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中也建议,肝癌筛查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高危人群每6个月筛查1次。

⑤乳腺钼靶或彩超

乳腺癌已然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所以能够早期发现乳腺癌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乳腺钼靶和彩超都可以作为乳腺癌的筛查选择,一般建议女性从30岁开始,就可以定期进行乳腺癌的相关筛查。

⑥TCT

一听说检查宫颈癌,可能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HPV检查,事实上HPV只是对病因的检查,真正有效检查宫颈癌的应该是TCT检查。

TCT就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较,标本的满意度和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都明显提高了。

建议女性从30岁开始就可以做TCT和HPV联合筛查,每5年做TCT和HPV检查或者每3年做一次TCT以筛查宫颈癌。

银狐仓鼠饲养八大禁忌

中国书法协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