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用品网

探秘古籍知识:古籍定义及其重要性

08-01

探秘古籍知识:古籍定义及其重要性

近来,最受欢迎的大型文化节目莫过于央视的《典籍里的中国》,该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了。

一、古籍的概念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简单地说,我们一般所称的“古籍”,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之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二、发展历程

“古籍”的“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

(甲骨文)

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

(青铜器金文)

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

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同时,战国各个学派及后人所谓先秦诸子也有不少论著,并出现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专著。这些经、传、说、记和先秦诸子论著、科技专著才是中国最早的书,最早的古籍。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最早的书也就是这一批古籍。以后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也被公认为古籍。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图片源自网络)

岫玉的功效与作用

无钩调漂方法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