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用品网

揭秘山寨饮料背后的故事:如何助力他重夺汕尾首富?

07-26

揭秘山寨饮料背后的故事:如何助力他重夺汕尾首富?


“山寨”起家,却靠“山寨”将公司市值做成近千亿的,不能不提东鹏饮料(605499.SH)。


7月中旬,东鹏饮料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营收在80亿元上下,同比增长超4成;净利润超16亿元,同比增长近5成。


成绩单好看,资本也青睐。


今年以来,东鹏饮料股价涨幅超20%,最高位时,涨幅甚至超40%。如1月30日,东鹏饮料报收160.66元/股,7月25日,股价则达到了231.36元/股。


这个数字有多醒目呢?对比食品饮料板块的同行来看,中国首富的农夫山泉30.85元/股、养元饮品20.43元/股、承德露露7.61元/股。


实控人汕尾首富林木勤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财富杂志》数据显示,到2024年,东鹏饮料创始人家族预计将以总计68亿美元(合人民币超490亿元)的净额位列全球富豪排行榜之列,林木勤家族再次成为广东汕尾首富。


东鹏特饮创始人林木勤在2023年被评为福布斯中国最佳CEO之一/图源:福布斯


资本盛宴上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也无力掩盖东鹏的隐忧。


一方面,除盈利产品单一等问题,第二大股东也频繁减持套现,自上市后累计套现超28亿元。为解决前述问题,自2023年起,林木勤频繁推出新品,把电解质水、椰子水、鸡尾酒等品类试了个遍,但都反响平平,市场上没有太多水花。


另一方面,实控人家族一边通过分红等手段,三年超15亿元分红进了自家人腰包;一边又找银行进行巨额借贷,自2023年起,流动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在31.9亿元至43.4亿元。分红装进兜里,借贷留给公司。打得一手好算盘的林木勤,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风险。


“这是比较不健康的情况。”在食品饮料行业深耕多年的营销策略专家沈博元向盐财经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如果经常性与金融机构方面有借贷或融资,从经营的财务情况来看,往往是现金流比较不健康的现象。


战略品牌专家陈晶晶则有不同看法。她认为,短期借贷是一种企业更灵活更可控的使用资本的方式。“借债是企业进行扩张或者是应对短期现金流问题的一种方式,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并不一定是‘坏事’,起码说明企业是在努力经营和发展的。”


东鹏“大存大贷”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或许只有林木勤本人清楚。


但当务之急在于,如若东鹏饮料无法突破单品依赖,山寨这条路,东鹏还能走多远?



山寨红牛,击败正主


顶着山寨红牛名号诞生的东鹏饮料,可能想不到,有天自己能超越红牛,成为行业头部。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一,市场占比达43.02%。


关注下沉市场的东鹏特饮,从广东走向全国。在原本红牛占8成以上的市场环境下,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


凭什么靠模仿红牛起家的东鹏饮料,可以做到今天这般高度?一位常喝功能性饮料的卡车司机一语中的,“东鹏特饮便宜又好用”。


“便宜”自然是指其性价比。要知道在近30年前,红牛刚进入中国市场时,6元/罐的零售价就让不少消费者难以接受。时至今日,同样规格罐装的东鹏特饮,几乎可以在市场上以2元/罐的价格拿下,而500ml的大瓶装,售价也仅为5元/瓶。


500ml大瓶装的东鹏特饮在超市货架上的售价为5元/瓶/图源:网络


比红牛低一半以上的价格,让东鹏特饮靠性价比,成功获得红牛看不上的下沉市场。而以卡车司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为核心的下沉市场,正是功能性饮料的目标用户:用苦力与时间换金钱的蓝领群体。


千禧年初,已成功打开中国市场的红牛,成为NBA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还赞助了翼装飞行、钱塘江国际冲浪赛等比赛;2008年,更是以1.6亿元价格,拿下央视北京奥运广告资源第一标。


与红牛将目标用户对准金领与极限运动爱好者不同,东鹏从东莞起家,一开始盯上的就是蓝领阶层。


东莞是东鹏特饮第一个全面铺货的样板城市。在东莞,不仅有遍地工厂,还有数不清的外来劳工。据东莞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2000年东莞市从事工业的外来劳动力有204万人,到了2009年,从事工业外来劳动力已经达到336万人。“百万民工下东莞”,可以说是那个时段东莞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在遍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东莞,东鹏特饮初获成功。2009年在东莞一经推出,就卖出2万多箱,2012年更是首次达到营收破亿的目标。2013年,公司重金聘请谢霆锋代言,开始由广东北上,渐渐打开全国市场。


东鹏特饮在2013年聘请谢霆锋代言/图源:网络


业内常说“不要做重复发明轮子的事情”,某种程度上,山寨、模仿、平替不是商业领域中丢脸的事,毕竟站在巨人肩膀上,肯定比自己创新一款新品更轻松。曾做过华彬红牛中国代工厂的林木勤,深谙这个道理。


林木勤不仅从口味配方上模仿红牛,甚至连广告语都照搬对手——将“困了累了,喝红牛”,改为如今耳熟能详的那句广告语“困了累了,喝东鹏特饮”。


不过,在口味、广告语都“复制”红牛的情况下,林木勤对东鹏特饮做了点小改进——在包装上设计了一个杯状透明防尘盖。


这个透明盖子不仅可以用作防尘,还可以给核心消费群体司机师傅当作烟灰缸,更有钓鱼佬儿将此盖用来拌饵料。


社交平台上关于东鹏特饮瓶盖的妙用/图源:小红书截图


小小一个盖子,为东鹏特饮培育出极具忠诚度的消费者,牢牢守住了自己的核心用户群体。


除此之外,东鹏饮料的成功还离不开中泰红牛遭遇纠纷造成的市场空缺。


2016 年,将红牛引进中国的华彬集团与泰国天丝集团在合作上,出现了分歧,并围绕红牛商标之争而对峙法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中泰红牛长达5年的诉讼大战中,东鹏闷声发大财。


为了更好地进入北方市场,林木勤观察到,北方人更喜欢量大的饮料,于是在2017年推出了PET瓶+防尘盖包装的500ml东鹏特饮,终端售价5元/瓶。


量大,价低,抢占了市场。国金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东鹏特饮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15年的5%左右增至15.4%,位列行业第二,而红牛的市场份额则由75%以上缩减到52.1%,缩水明显。


并且,自2021年起,东鹏特饮就击败红牛,成为国内销售量最高的功能性饮料。2023年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40%。


等中泰红牛反应过来时,东鹏饮料已于2021年上市。


在上市答谢宴的发言中,林木勤特别感谢了华彬集团的严彬,称其将红牛引入了中国,培育了第一代国人对能量饮料的认知,推动了整个品类的发展。


或许曾为行业大哥的红牛也没想过,曾经靠模仿自己起家的小老弟,可以后来者居上。


单品隐忧,无法躺平


东鹏并非高枕无忧。


在东鹏内部,产品分为两大种类:东鹏特饮与其他饮品。


根据历年财报数据,东鹏特饮一直是东鹏饮料最为依赖的营收来源,营收占比达九成以上。毫无意外,东鹏特饮是其“现金奶牛”,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大单品。


2023财年,东鹏特饮和其他饮料分别营收103.36亿元和9.14亿元,营收占比约92%和8%。


尽管近几年公司已在大力发展其他业务,但也仅将东鹏特饮的营收占比从95成下降到92成。


长期的单品依赖,是其绕不开的硬伤。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渗透率的提高,以低价为策略的方式,已不再能帮助东鹏饮料拓阔市场,行业发展第一阶段的渗透率已经触及天花板。体质能量和乐虎等功能性饮料新秀,也紧跟其上。


另一方面,东鹏特饮赖以为生的卡车司机数量在急剧减少,蓝领就业人口正在下滑。


卡车司机是东鹏特饮的重要受众/图源:小红书


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消费者群体也在下降。东鹏不得不寻觅“第二增长曲线”,以其打造出第二个如东鹏特饮般的大单品出来。林木勤依照“山寨”红牛的思路,继续Copy其他品牌。经常是市场什么火什么卖得好,他就推什么新品。


比如:


2020年元气森林气泡水出圈,同年其推出东鹏加気含气能量饮料;两年后推出东鹏气泡特饮;


2023年,元气森林旗下外星人电解质饮料销售规模翻倍,东鹏特饮推出补水啦电解质饮料;


2023年,看到农夫山泉东方树叶爆红出圈,东鹏饮料马上推出乌龙上茶,并计划继续加码无糖茶领域;


2024年初,东鹏饮料又投入鸡尾酒市场;


……


可以说,从气泡水、电解质水,再到椰汁、柠檬茶、拿铁、油柑汁和鸡尾酒,市场上火过一阵的饮品,林木勤都做了个遍。


东鹏推出的诸多产品/图源:东鹏官网


林木勤急了。他曾在2023年3月的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公开表示:“未来三年,我们必须培育发展出第二增长曲线。我们不能有躺平的心态。”


撒网式多元化并未给东鹏饮料带来快速的增长。反倒由于其他饮料毛利率低于主营业务东鹏特饮,短时间内大刀阔斧地开拓品类,对东鹏来说,有利润率下降的风险。


如何能更好地发展企业第二曲线?


陈晶晶告诉盐财经,企业需要根据现有的品牌特质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去发展企业的第二曲线。


但她也认为,市场上谁火就学谁,并不绝对是一个被诟病的点。从商业角度来谈,很多企业都是从模仿开始,比如像百事可乐模仿可口可乐般。“在没有发现潜在商业赛道前,需要多实验。先把眼界放宽,再把选择缩窄。”


沈博元有20余年饮料公司从业的经验,在他看来,东鹏特饮靠低价与中泰红牛相争的时机,快速占领相关市场。如今若想做精做细,需要从公司研发、创新、市场营销等整个产品管理体系进行调整。


沈博元举例,东鹏特饮对一些蓝领群体来说是刚需,“可气泡水不是刚需”。


他对盐财经记者解释道,东鹏特饮吸引来的是对价格敏感度高的消费者,不是鸡尾酒、气泡水这类产品的消费人群。


沈博元强调,电解质水并不能当饮料喝,如果没有流汗,就不能日常喝,“会对肾造成负担”。


他认为,如果东鹏饮料依旧使用低价驱动市场的方式对待新品,第二增长曲线将很难培育出来。



大存大贷,分红一半落实控人兜里


相较于A股中的“铁公鸡”,东鹏饮料的分红可谓大手笔。自2021年5月上市后,东鹏饮料三年间累计分红30亿元。盐财经记者计算其净利润时发现,这三年其净利润总计46.73亿元。


东鹏是一个家族企业。实控人林木勤直接持股就有49.93%。除此之外,林木勤的兄弟子侄,其妻陈惠玲的兄弟们,皆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的来看,公司约有三分之二的股权,都在林氏家族的手中。


一人得道,全家发财。可以说,三年间林家人获取的直接分红,就超过18亿元。


“掏空式”分红让人有些疑虑,赚了46亿分掉30亿,上市公司拿什么做发展?


更为奇怪的是,公司账上并不缺钱,却又存在大额的“短期借贷”。财报显示,2023年东鹏饮料共持有43.80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并进行了1.06亿元的证券投资。


东鹏饮料表示,2024年为合理利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增加收益,为公司及股东获取更好的回报,“东鹏饮料拟投入不超过85亿元人民币或等额外币(含本数)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但盐财经透过资产负债表发现,公司除上市当年2021年只有6.24亿元短期借贷外,2022年、2023年与2024年一季度,分别存在31.82亿元、29.96亿元和33.67亿元的短期借贷。


东鹏特饮2024年一季度存在33.67亿元短期借贷/图源:Wind


一边慷慨地大额分红、不断散财,一边向银行进行大额的借贷。


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盐财经一语中的——分红是自己兜里的,债务是上市公司账上的。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不断循环借贷缓解流动性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盈利支付债务成本。


如果经营流动性足够强劲能够覆盖成本,那么短期内公司不会出现问题。如若销售盈利开始下滑,公司资金链则存在断裂的风险。


风险虽不确定,但成本必然增加。大额借贷产生的利息,自然得算到成本里去。


这边大存大贷的问题不清不楚,那边股东、高管则激情抛售。


今年7月,东鹏饮料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在IPO股份解禁之后,第五次抛出减持计划。按照计划,君正投资欲合计减持1200万股,对应市值约25.71亿元(以7月2日收盘价计算)。此前该机构已经合计减持套现28.25亿元。


去年5月,东鹏饮料股东及董监高也集体减持,合计约14亿元。


股东、高管解禁后立刻减持套现,让东鹏停留在一个尴尬地带。


如果一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与高管们,都不愿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那么市场又怎么会看好东鹏饮料的长期发展?

乾隆通宝价格一览表

袁世凯银元真假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