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象一:窝中无口频繁补窝
在野河野渠垂钓经常遇到—天无几口,几天无—口的情况,本来自然水域的鱼口就难找,稀疏。有些新钓友认为无鱼是窝料少了,没将周围的鱼吸引过来,便一二再,再二三补窝。结局是窝料所剩无几,尼玛鱼腥味没闻着。
分析:发窝也需要时间。窝料下去后,总有—两条鱼路过,先探探周围环境安全否,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如果条件满足,再将信息传递给附近的、偏远些的伙伴。这时间是无法估计的。二者是频繁补窝让窝中食物储量充足,吃饱的鱼儿早就游走了。另外需要知道的是窝料的味型、饵料味型及状态,钓层,天气,水情,钓友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到鱼的开口。
怪象二:哪里上鱼哪里凑热闹
有过这样的感受,一条河边坐上一群人垂钓,一两人有口,其他人漂似定海神针,一边是鱼口欢人也乐此不疲,一边是喝茶抽烟,好不自在。轻手轻脚过来递支烟打招呼,弱弱问能否就窝边试试。应了农村一句俗语:摸鱼挖藕,人比人,气死人。即使鱼窝相隔一两米,也经常发生。
分析:同一河流存在鱼口很大差异,原因可能有,—是水底环境不同,包括水草、树枝、地势凹凸不平宜藏鱼,鱼道有口。二是钓技钓法有差异,包括钓灵钓钝,底钓、小离底、大离底,子线的长短、号数,钩条的粗细、钩门的宽窄都有可能影响。三是饵料的味型,状态。同一味型的饵料因品牌不同,基础饵及添加剂成份有出入,在味型及状态方面亦略显不同,哪怕有丝毫的差别,鱼儿也不观顾你的饵,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让人惯出来的毛病。这种情况下可换窝试试,前提是时间充足。
怪象三:有意延迟扬竿时间
一般以为推迟扬竿时间,鱼将钩饵吸食至喉咽部最为稳妥,结果鱼儿吐钩了。
分析:刺鱼时钩刺中上唇处最为稳妥,即正口。这里的肉纤维组织坚韧,不容易拉豁,使用有刺钩刺中后很难得取出来。而喉咽部的组织相对稀疏,鱼对异物的反应非常敏感。只要异物吞不下去,反射至神经立马吐出来。看准漂相,抓准时机,该扬竿时必扬竿,这需要时间和经验才能磨炼出来。
怪象四:跑鱼之窝坚持死守
跑鱼对钓鱼人来说是家常便饭,但跑大鱼,巨物之类的却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在自然水域垂钓之惊喜便是不知道下—竿是何种鱼,多大的鱼。跑鱼之后相信会有另一条或者还是这条也许更多条会光顾此点,模棱两可之时情不自禁多次死守。死守的结果也不会太让人满意。哎,那天如果是小心一点,谨慎—点,钩型大一号的话……不堪回首。
分析:窝中跑大鱼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经常垂钓的钓点在鱼种和数,量上自己应该很清楚了,偶尔有大鱼进窝实属意料之外。大鱼刺中后由于竿,线组,钩型的不适应以及自己操作不当,情绪兴奋操之过急,处理起来力不从心,多种因素叠加造成跑鱼也是意料之中。
怪象五:痛定思痛搞巨物
有了跑大鱼的切肤这痛,为报跑鱼之仇,漂、线组、钓针换大号,软竿换硬竿,短竿换长竿,万事俱备,只待咬饵。小鱼小虾饵边过,大鱼巨物快快来。不求N尾,只求一口也行,心似大亦非大,上天助我!!!
分析:心态变了,过滤得是小鱼小虾,守望得是中鱼后的刺激。水中鱼道千千条,干嘛非走你那荆棘道。鱼儿也是很聪明的,钓鱼人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