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用品网

日照古印文化深度解读

05-17

日照古印文化深度解读

编者按:

拥山观岚,揽海听涛。五千年前,人们将最古老的陶文刻在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大口陶尊上;四千年前,人们在这片土地建起亚洲最早的城市;夏商时期,东夷文明的火种在这里燃起;从周至今,莒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日照这片热土,滋养了浩如繁星的历史故事。

2023年9月,《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由山东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作为《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的日照卷,系统梳理日照区域文化,以故事形式呈现日照历史文化发展轨迹,讲述日照故事。今年是日照成立地级市的第35年,这座年轻的城市,正从历史的根脉中,生发出新的繁茂枝叶。读懂历史,方能更好书写未来,即日起,大众网日照推出“读懂日照”系列,陆续刊发日照历史文化故事,助力日照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海曲这两个字,日照人并不陌生。贯穿城市的主干道,是海曲路。陪伴几代日照人童年记忆的,是海曲公园。在课本中,也能在必背篇目《滕王阁序》中,发现这两个字的身影。

日照与海曲的渊源,从何而来?这要从一方铜印说起。

清朝咸丰年间,在日照县瞻埠潭西南方的一座小山上,一位村民挖出了一块二寸见方的古印。这本不算稀奇事,因为在这座被称作“崮”的小山上,村民常常掘出铜制箭头或铜印。但这方古印却有所不同,它的鼻纽古朴,上书“海曲督印”四字,篆法精妙。著名朴学大家许瀚先生对其进行了鉴别,认为这是一方汉印。

汉朝时,日照县地的确曾为海曲县。“海曲”因何而建,又因何而废?“海曲督”是何人?一方小小古印,钩沉起多少轮汉时明月……

汉朝建立后,折中地继承了秦朝所创立的郡县制,推行一种郡县与封建兼而有之的郡国制。秦朝所设的琅邪郡被保留下来,辖五十一个县,其中一县为西汉初设,名为海曲,治所位于今天日照市东港区烟墩岭村南300米处。

“海曲”之名,因何而来?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的《日照县志》中,有这样一条记载:“海限塞山,有此一曲,故名。”“海曲”高度概括出了它的地理特点:被海洋所围限,被群山所阻塞,这里是山海间的一曲之地,是僻居海隅的一处小地方。

虽然地理位置上有些偏僻,但这里海洋资源丰富,沿海滩涂广阔,港汊沟渠相接,气候四季分明,是一块盛产海盐的宝地。西汉时,海曲县设有盐官。盐官是盐政官署,管理一个地区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

为何要设立官署来管理盐务呢?

在古代,盐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其地位堪比今天的石油,被称为“白色的金子”。食盐专营能够给政府带来稳定可观的税收,为安邦定国发挥巨大作用。早在春秋时期,便有齐国贤相管仲便推行“官山海”政策,将海里的盐、山里的铁都收归国有,来促使齐国迅速崛起的事例。

西汉时期,汉武帝数次征讨匈奴,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致使国库空虚。因此,他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国家对生产与销售盐铁的权利进行垄断。

元狩四年(前119),盐铁官营政策开始全面实施:政府招募百姓进行盐业生产并提供煮盐用的大盆,有敢私自铸铁器煮盐的,要对其施以刑罚,并没收他们的器物。全国多地设立起主管盐铁的地方官府,选拔了一批经营有方的盐商充任盐吏。元封元年(前110),各县设置盐官或铁官。最迟从这一年开始,海曲县设了盐官。

古代“盐”字的小篆写法,能够反映出盐业生产的管理方式:火上架着煮盐的器皿,人在不停地搅拌卤水,官吏在一旁注目监视。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时全国共设盐官30多处(包括海盐、池盐和井盐),仅现在的山东地区就设11处,是盐官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海曲县所属的琅邪郡,就有3处产盐区(另两处分别为计斤县、长广县,是今山东省胶州市与莱阳市东)。

在汉代,因为盛产海盐,海曲县成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祖籍日照的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著名学者焦竑曾在《日照县志》序中写道:“古称铸山煮海,轶世富强。”海曲汉墓、大古城墓地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精美漆器和丝织品,这是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比如,汉代漆器是名贵的手工业品,《盐铁论》所说当时富人使用的“银口黄耳”“金错蜀杯”就是这类器物。漆器制作的分工精细复杂,涉及的工种有十几种,《盐铁论》里有“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的说法。

西汉后期,外戚在宫廷政治中的作用逐渐扩大。公元8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他开展了一场以《周礼》为依据的“托古改制”,企图按照儒家经典重建一个“大同”世界,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期棘手的土地兼并、贫富不均、商人盘剥农民等社会问题。然而,币制的多变、沉重的赋役、战争的骚扰与残酷的刑罚,使得农民完全丧失了生路,社会危机被激化和加深,许多农民走上了武装暴动的道路。

在海曲县,有一位人称“吕母”的妇人,家资颇丰。吕母的儿子是一名县吏,因小事被县宰冤杀。吕母买了许多好酒,购置了大批刀剑兵器。她主动接济贫寒的年轻人,并送他们酒喝。时间久了,吕母家财散尽。为了报答吕母,这些年轻人组建成为一支数百人的起义队伍。公元17年(新天凤四年),吕母自号“将军”,率领这支队伍攻入海曲县,抓住曾冤杀她儿子的县宰,并亲手将其斩杀。

其后,吕母带领她的队伍转入海岛安营扎寨。许多破产的农民纷纷入海投奔吕母,这支队伍后来壮大到上万人。吕母起义导致海曲县被废。包括这场起义在内的暴动此起彼伏,预示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即将来临。吕母去世后,她的队伍加入樊崇的赤眉军。在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中,王莽政权被推翻了。

东汉时期,原海曲县改置西海县,属徐州刺史部琅邪国。海曲县的历史结束了,后人只能在故城旧址与吕母崮前怅望这座已是“空余蔓草夕阳多”的“西汉荒城”。

这枚“海曲督印”的主人究竟是谁?学问精深如许瀚也没能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曾遍查汉代百官公卿表,其中并没有“督”这样一种官职。清朝光绪年间,《日照县志》的编修者们将这件事记录在了县志最后的篇章里,“存此以俟后之博者”,愿后世的博学之人能解开这个谜题吧。

海报设计:翟建辉

资料来源:《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下编 日照历史文化故事》

编辑:贾小亿

李苦禅一平尺多少钱

粉晶是水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