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繁殖小鱼的乐趣在饲养观赏鱼的过程中,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养鱼多年的老手,哪怕是看到观赏鱼爆缸就烦,但是,只要看到小鱼苗出生或者起水游动的那一刻,我们还是极为兴奋的,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
而很多新鱼友,面对着小鱼的出生,更是兴奋不已。不过呢,有可能这个兴奋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遭遇到小鱼苗的大批量死亡。
尤其是小鱼苗生长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看似一直在辛辛苦苦地投喂,它们最终还是死了,这就比较可惜了。
牵扯到水质、水温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谈,这应该是饲养观赏鱼的必备技能,没有好水、没有适宜的、稳定的水温,不注意饲养密度,小鱼苗死的最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投喂的问题。
卵胎生鱼苗有个特点,就是出生时小鱼苗的个体很大,同时嘴巴也大,再者,卵胎生鱼苗大多数都是杂食性,对于鱼饲料的摄食,也不是过于挑剔。
还有就是,很多鱼友对于类似于孔雀鱼、玛丽鱼之类的观赏鱼,早就繁殖的司空见惯了,也不必专门再去培养什么比较好的活食来投喂。
因此来说,如果是采取压碎的鱼饲料粉末投喂它们,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导致生长速度过慢,这一点是毫不客气的。
至于说能不能导致它们营养不良的问题,我们可以适度增加一些辅料,因为这些小鱼苗长势比较快,毕竟个体大,很快就可以摄食小鱼虫、剪碎的红虫、线虫之类的食物,甚至于剪碎的鱼小肉碎末、青苔、绿水、藻类,都是它们的食物,这样的投喂方式,营养就会很全面了。
很多鱼友问道了迷你鹦鹉鱼,是不是也可以如此投喂?
也是可以的,繁殖过多了,顾不上了,投喂鱼饲料也将就,但是最好依然是孵化的丰年虾或者小鱼虫开口。
小鱼苗其实是很残忍的,大部分都有弱肉强食的现象,但凡个体稍大一点的,必定会回过头来蚕食弱小者,而且,越是投喂鱼饲料等根本不适口的食物,较小的鱼苗体质越差,或者直接拒食,或者肠炎而亡。
这个肠炎有可能是短期迅速发作,也有可能长期受不了鱼饲料的营养不均衡,尤其是一些劣质饲料,导致小鱼苗体质一步步逐渐玩完,而越是个体大的,它们的耐受力就会越强悍,随着逐步长大,对于鱼饲料的适应能力反而越强。
这样子就会导致,一窝小鱼只有个别个体长大很大,大部分萎靡不前,一旦集体患病,直接累及全缸,管它体质强弱等,可能全部阵亡,更不用说,其他水质、饲养密度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鱼苗,越养越瘦弱,本来都是应该在鱼苗期,一天一个样的,但是,我们饲养了十天半个月,甚至于一两个月以后,还是那么大,之后就是养出了一缸老头鱼,体质全部欠佳,水质、水温一有点问题,也就极易患病了。
这是个长期喂养的过程,可能在短期内,根本无法体现,一旦在某一个细微方面关注不到,死鱼的概率就会很大。
所以说,很多新鱼友经常会询问,为什么自己天天一直在喂鱼,自己的小鱼苗还是会突然间开始,一天死几条,最后一批鱼全部死完?
其实这和我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草金鱼,是一个道理的,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它们的体质被我们逐渐给折腾完了,最终在某一天集体爆发。
我是这么看的,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小鱼苗比较健康地成长,不管是草履虫,也就是洄水,还是丰年虾、鱼虫、红虫,或者是剪碎的鱼虾肉等等之类的吧,这样的食物其实有很多种的,小型鱼苗最好能够活食投喂至少一个月,先让它们小时候,有一个很好的体质,以便于将来对抗各种疾病。
而中大型观赏鱼也是如此,大致也要连续投喂活食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食物的选择当然是它们最爱吃的活食或者冰食为主,对于一些肉食性观赏鱼,投喂活食可以到亚成期以后,辅助配合其他鱼饲料喂养,这样会为它们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者就是水质和饲养空间,以及及时的分缸处理,尽量不要在隔离盒中去饲养各种鱼苗,还是单缸饲养为佳,除非是条件不允许,隔离盒不但是空间狭小,容易缺氧,水质难以维持。
而且在很小的鱼缸里放置隔离盒,对于整个鱼缸的水质影响太大,可能危及整缸其他鱼的生死存亡,即使没有那么严重,隔离盒周围也会聚集杂质或者大量的泡沫,这些都是在鱼缸里放置隔离盒的弊端。
还有就是,小鱼苗的个体差异过大,饲养密度过大,一定记得分缸,否则也会疾病缠身的,如果实在是养不了,宁可少养点,也不能因小失大,毁掉了整窝鱼苗。
去年我也损失过一窝迷你鹦鹉鱼苗,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投喂不及时,没有较大的饲养空间,慢慢的体质也就完了,然后今天一条,明天两条,后天就是一片,很快一窝鱼苗都拜拜了。
很多小鱼苗越养越瘦,未必是因为投喂活食患上了内寄,而大多数都是因为营养不良,鱼食不对口造成的。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