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用品网

探索奇石的神秘魅力: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06-08

探索奇石的神秘魅力: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赏石观,侧重于人文。奇石,单纯地讲质地,无论多么好,也达不到矿物学上的宝玉石级别,都只是地球表面储量很大的岩石。奇石的珍贵性,表现为普通中的特殊,表现为自然中的偶然。这种“特殊”、“偶然”,就是奇石的“奇”。奇石之“奇”,就是无以计数的普通岩石中,极少数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作用下,以不可预知的形式、以违反常规的形态,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用常理难以解释的外貌特征,往往与自然物象惊人的相似,因而引起人的好奇。

在奇石收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归纳总结,奇石有以下几种“奇”的特性:

1,形“奇”,指奇石的外形的空间立体形状独特奇异,传统赏石观把具有“瘦、漏、皱、透”形状特征的归结为“奇”(这方面石界论述颇多、不再赘述)。

现代赏石观有了很大的发展:对立体尺度超常的、对外表轮廓线面变化起伏蜿蜒曲折的、对外形自然轮廓符合几何形体的、对外形空间变化相似自然物象的、对外形立体形态相似人类艺术的石头,都纳入了奇石范畴。大大地丰富了奇石之“奇”的内容,拓宽了奇石的欣赏范围。

2,质“奇”,虽然奇石都是岩石,没有珠宝价值,但由于地质变化的复杂性,有的岩石质地细腻、滋润、稀见,质感悦目,在形体纹理具有观赏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奇石的视觉效果,在当前的赏石领域,人们把这类质“奇”的石头,作为玉石的替代观赏品,追求富贵的寓意。目前以质“奇”为重要观赏点的石种不少,主要为腊石、玛瑙等硅质类岩石,如大化石、戈壁玛瑙、黄腊石等。

3,纹“奇”,奇石的纹“奇”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奇石表皮机理变化特殊,有的如皮雕状,有的如梨皮状,有的如皱皮状。这种表皮的机理变化有时呈现某种物象的局部特征,丰富奇石外观的视觉体验,具有观赏效果;另一种是奇石表面呈现不同颜色特殊的交织变化,构成再现自然物象的纹理图案,使人感到惊奇、稀罕,有“奇”趣。

4,色“奇”,色“奇”只是相对岩石颜色而言,真正奇特的颜色极为罕见,岩石的颜色怎么也比不上大自然界五彩缤纷的色彩艳丽丰富。奇石的色“奇”主要指与普通岩石相较,具有色阶丰富、色彩稀见、或颜色纯净、多样颜色复合、交织等特殊性的色彩。实践中得知,奇石中灰、黑二色最多,紫、蓝二色较少。一般地讲,赤橙黄白青蓝紫在石上都能找到,也并不足奇。以色“奇”作为主要观赏要素的奇石,要求艳丽、纯净、醇厚。以色“奇”著称的天然奇石如长江红、长江绿釉石、崂山绿石、墨石、戈壁玛瑙等。

奇石是观赏石的一种,如果仅仅追求其某种“奇”的特征,而作为收藏品,就会把当今的奇石收藏活动肤浅地看成了“猎奇”类的游戏。中国的赏石观是人文的,侧重于精神、文化与审美。奇的石头不一定就美。有人打了一个比喻:把五个最著名的美女脸上各自最具魅力的五官:眉、眼、鼻、口、耳拚在同一个头上,可能就不是一个美女,而会变成一个丑陋的女人。因此,奇石更要符合美的形式法则,符合美的规律。奇石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美,奇石是以其天然属性供人观赏,它的自然特征也就成为审美要素之一。与人类艺术品不同,奇石的形状、质地、颜色、机理等一切外观特征都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更不从属人的意志的,它把人的视觉引入一个完全没有框框的生动活泼的自由天地,任由人们调动积累的知识去遨游畅想,获取精神的享受,从日常生活的几何堆积中解放出来。

2,形式美,奇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立体的、平面的、质感的、色彩的、叙事的、意味的,不管哪类表现形式的奇石,都应符合形式美的规律,与人们的心理相融而产生愉悦。构成奇石观赏要素的各种元素在同一观赏面上,必须达成或平衡、稳定、节奏、韵律、秩序、和谐等整体统一的形式,这些形式是几千年的人类发展进程中进化积累形成的社会性心理轨迹,在这些形式下容易产生心理共呜,产生心理愉悦。反之,失衡、倾复、呆板、矛盾、紊乱的形式则会让人产生厌恶抵触情绪,也就没有形式美感。

(窗含西岭千秋雪)
3,和谐美,各种要素有机地组合,形成围绕表现主题的最佳搭配,有整体美感。因为奇石的自然属性,在一枚石头上发现奇异图象或奇异形状不难,难在其它各种要素都能围绕一个主要看点而展开,是协调的、相融的,不是相悖的、杂乱的。显然这样主题突出、整体协调的奇石很少,但也正是这样才弥足珍贵。

(待到山花烂漫时)
4,意蕴美,无论自然美、形式美、协调美,都是从外观上去评价把握奇石的审美意义。意蕴美则是由表层的外观反映出的内涵、意境。外表的形体、图象表现的内客越符合人文背景、为人们所习闻乐见,越易向观赏者提供出再创造空间,启发人去发现、去联想,这种潜在的想象空间越大,越有内涵,奇石才耐看、耐咀嚼,欣赏者才能从中得到更丰富的精神享受。

奇石的意蕴美在于其精神文化内涵与人格化像征的表现力,能够真正从心灵上去打动人。如鸟儿类奇石在于鸟儿的灵气。如树类奇石在于树的挺拔苍劲。而人物奇石不是在于五官肢体的一应俱全,而在于人物图案形体能否透出一种精神气质:是凛然、大度、洒脱、孤傲,还是拘谨、呆滞、诡谲、平庸,奇石能否从图案形体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精神气质,是决定奇石有无精神文化内涵的关键。

(大别山画面)

5,社会美,是社会的民族文化心理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共识。往往带有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质,在同一文化背景下都有其社会公认崇尚的内容。如崇高类:神佛、伟人、高士、名人、英雄类,就是中国文化艺术品中最常见的题材,这类题材的奇石就比别的人物题材更受人们的喜爱;松、竹、梅、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像征高尚品格的题材,这类题材的奇石就比别的植物类奇石更受人们追捧;表现名山大川的风景题材具有磅礴气势,让人心旷神怡,这类题材的画面石就比风光小景画面石更受市场认可。如吉祥类,龟、鹤、寿星、蝙蝠、蟾等的吉祥寓意已深入人心,是表现福、禄、寿的常见题材,这类题材的奇石就很受市场欢迎。还有如黄色的奇石有富贵气,红色的奇石有喜庆气等等,都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寓意,深深印在人们意识中的。

奇石,最初以“奇”诱发人们的好奇心,最终却是以奇石的审美活动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来实现其价值的。因此,对奇石应“奇”“美”并重,不能简单的用猎奇心理去赏石。只要把握住奇石在“奇”与“美”的几种要素的相互关系,抓住其最体现价值的“奇”与“美”的奇石特征的有机结合,奇石的品味高下雅俗很容易得出答案。

奇石作为大自然的遗产,其价值更在于天然情趣上的发现美,与人类艺术品的创造美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同等作用的精神文化价值。从发现角度它是精神产品,从赏石角度它是精神消费品。人们赏石,是从奇石上获得精神享受,从奇石上得到“移情”、“畅神”,把奇石呈现的意境与人的心境达到高度和谐而“趋向自由、极乐”。要达到这个境界,奇石就必须是美的,必须有意境,必由石头奇的元素组成一个有内涵、有意境的奇石。因赏石的不对称性、不充分性、不可穷尽性等因素,为赏石者提供二度或三度创造空间,使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有不断的被发现、被发展的余地,带给人不尽的乐趣。

我们知道:从事书画、陶瓷等人类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只有把毕生精力献身艺术事业的人才有可能取得突出成就,而对于社会各阶层的更广大人群而言,在其职业的、事业的人生道路上,是没有多少精力花到艺术上去的,要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几乎是不可能的。奇石,让他们在本职工作之余,不用专业的深造,找到一条通往实现自己艺术追求的道路;找到一条由自己的“眼睛去创造美”的道路。因此,发现奇石的美,更重于发现奇石的奇。

与作者交流加微信:15900923681

吉娃娃长寿吗

茶杯狗好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