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用品网

信阳毛尖:中国茶的国际之旅

04-28

信阳毛尖:中国茶的国际之旅

在清朝光绪年间,信阳茶在当地公职人员和乡绅的推动下,有了新的发展。经过这批人的不断探索,信阳毛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1915年走出国门,参加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并且一举拿下了金奖。

光绪末年,信阳当地士绅蔡祖贤(曾经担任信阳缉拿统领,也是旧茶叶所的成员,熟悉信阳的情况)考察完信阳的地形地貌与土壤条件后,倡议开山种茶。对此倡议,曾任劝业所所长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家里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也看好茶的收益。于是蔡甘二人,联合王子谟、彭清阁等人在1903年成立了“元贞茶社”,并从安徽请来了茶师,对本地茶农进行栽培和炒制的指导。

后来,甘周源又联合当地有名望的陈玉轩、王选青等人组织成立了“宏济茶社”,并派吴少渠去安徽的六安、麻埠等茶区采买茶树种。又请来了六安的茶师吴记顺、吴少堂进行技术指导,这使信阳毛尖的炒制技术有了大致的雏形。当时信阳毛尖沿用了六安瓜片的制作工艺,用生锅和熟锅分别炒制,工具用的是竹制的扫把,手法则是往外挑着炒,等到用熟锅炒制时,改小扫把为大扫把,进行揉捻。

1911年,甘周源又成立了“裕申茶社”,茶社位于甘家冲和小孙家,带动了周围山头茶园的发展。茶商唐慧清去杭州西湖购买茶种,同时学习了龙井的炒制技术,把它带回了信阳。这样在六安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结合了龙井茶的抓条、理条等手法,生锅和熟锅的炒制均用大扫把,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也趋于成熟了。

到了民国时期,在原来三家茶社的基础上,信阳茶区先后成立了另外五家茶社,被统称为“八大茶社”。这八大茶社重视茶叶制作工艺的引进和学习,1913年,生产出了品质优良的本山毛尖茶,并命名为“信阳毛尖”。

1914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信阳县积极筹备参加展览的茶样。凭着美观整齐的外形、高锐清高的香气、醇厚鲜爽的味道,信阳毛尖在众多参赛茶叶中脱颖而出。经严格缜密的评判,赢取了世界茶叶金质奖。一时之间,信阳毛尖在国内外声名鹊起。从此,信阳毛尖成了河南省绿茶的一张名片,并于1958年入选“中国十大名茶”。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宠物托运需要多少钱一个月

古代书法家和作品